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_有关诚信的故事 焦点短讯

2023-04-21 08:25:51来源:互联网

1、楼主你好,关于诚信的故事大概有一下几个:杨震「不受四知金」   东汉名臣杨震在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,经过昌邑县。

2、昌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,王密深夜带十斤黄金私赠给杨震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3、杨震说:「老朋友了解你,你却不了解老朋友,这是为什么呢?」王密说:「现在是深夜,没有人知道。

4、」杨震回答说:「天知,神知,你知,我知,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?」王密听了这番话,很羞愧地走了。

5、杨震「不受四知金」的故事,说明他的道德修养已达到了不自欺的「慎独」境界。

6、只有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,能做到不自欺,才算是真正的「诚信」。

7、   胡雪岩与「戒欺」牌匾      著名徽商胡雪岩在杭州胡庆余堂药店中,向内挂了一块「戒欺」的牌匾。

8、他在跋文中写道:「凡贸易均著得欺字」,「余存心济世,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」,「采办务真,修制务精,不至欺余以欺世人。

9、」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够蜚声于海内外,生意兴隆,其秘诀就在于「戒欺」二字。

10、这则故事说明,「戒欺」二字是企业成功的秘诀,也是企业家的无价之宝。

11、   2、过而能改  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曰:「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

12、」孔子曰:「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

13、」韩愈曰:「告我以吾过者,吾之师也。

14、」陆九渊曰:「闻过则喜,知过不讳(忌讳),改过不惮(畏惧)。

15、」古人申居郧曰:「小人全是饰非,君子惟能改过。

16、」由此可见,中国古代哲贤认为如何对待过错,是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区别之一。

17、   中国古代哲人强调知过即改,这是诚实的一种表现。

18、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载有一则寓言:有一个人每天都偷邻居家的鸡,有人劝告他说:「这不是有道德者的行为。

19、」那人回答说:「那么,我打算减少一些,一个月只偷一只鸡,等到明年,然后停止偷鸡。

20、」这则寓言说明,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是不道德的,就应立即改正,何必等到明年!所以,人对于过错应该「迁善如风之迅,改过如雷之烈」。

21、一定要与过错一刀两断,彻底改正。

22、   东坡悔续菊花诗   苏东坡与王安石私交甚厚,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词。

23、有一次,苏东坡去王安石家拜访,恰逢王安石不在家,苏东坡只见书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诗,只有两句:「昨夜西风过园林,吹落黄花满地金。

24、」   苏东坡看后,心中好笑,认为菊花怎能像春天里的花一样,在一夜之间落得满地花瓣?于是,他续上「秋花不比春花落,说与诗人仔细吟」,讥嘲王安石。

25、   王安石回到家看到续诗,心想:「真是少见多怪!」后来,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当团练副使。

26、有一晚,一阵秋风过后,第二天院内菊花被刮得满地金黄。

27、此时,苏东坡深愧自己妄自续诗,见识短浅。

28、   回到京城后,他即当面向王安石认错。

29、王安石称赞说:「知错能改,是难能可贵的啊!」从此以后,苏东坡十分谦虚谨慎,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。

30、   3、信守承诺   《左传·僖公十四年》曰:「弃信背邻,患孰恤之。

31、无信患作,失援必毙。

32、」意思是说,若自己丧失信用,背弃邻国,遇到祸患有谁会同情自己。

33、失去了信用,一旦祸患发生,没有人来支援自己,就必定会灭亡。

34、由此可见,重诺守信是十分重要的。

35、如果我们对别人许下诺言,就须认真对待,对自己的承诺负责,切勿掉以轻心,失信于人。

36、在平日待人处事时,我们可先从守时开始做起,然后对家人、朋友信守承诺,以诚信待人。

37、   曾子杀猪教子      曾子的妻子要去市集,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。

38、曾妻便哄儿子说:“你就留在家里玩,等我回来后,我就杀猪给你吃。

39、”当妻子从集市回来,看见曾子准备杀猪。

40、妻子连忙阻止说:“我只是跟孩子说着玩的。

41、”曾子说:“不能跟小孩子开玩笑。

42、孩子年纪幼小,不懂知识,会模仿父母的行为,听从父母的教导。

43、今天你欺骗他,就等于教他学你那样骗人。

44、母亲欺骗自己的孩子,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。

45、”于是,曾子杀了那头猪,并煮了猪肉给孩子吃。

46、   刘廷式坚娶盲女      刘廷式本是农家子弟,与邻女定有婚约。

47、后离别数年,刘廷式入太学读书,并考中进士。

48、刘廷式回乡时,准备与邻女成亲。

49、这时才得知邻公已死,其女双目失明,家道中落。

50、不过,刘廷式并不因此违背婚约,还选好日子准备完婚。

51、邻女打算退婚,她说:“我如今双目失明,形同废人,门不当户不对,怎能嫁你为妻呢?”刘廷式回答说:“既然我早与邻翁有约,岂可因翁死子疾而违背婚约?”结果,二人终成眷属,家庭和睦,并生数子。

52、   4、诚信待人  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,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。

53、《河南程氏遗书》卷二十五云:“学者不可以不诚,不诚无以为善,不诚无以为君子。

54、修学不以诚,则学杂;为事不以诚,则事败;自谋不以诚,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;与人不以诚,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。

55、”说明“诚”对于“做人”、“做事”是何等的重要!   宋就以诚感人   宋就曾在梁、楚交界处当县令,梁、楚边亭四周都种瓜。

56、由于梁亭人勤劳,所以瓜长得很好;而楚亭人懒惰,所以瓜长得不好。

57、   于是,楚亭人心生嫉妒和恼恨,在深夜践踏和扯断梁亭的瓜藤。

58、梁亭人发现后,去请示县令宋就,认为要报复,去践踏楚亭瓜藤。

59、宋就即摇摇头说:“怎么可以这样做呢?与人结怨,是招祸的门径。

60、人家对我们不好,我们也对人家不好,这多么狭隘呢!你们如果听我的话,那应以诚感人,每夜派人暗中为楚亭浇瓜地,不要让他们知道。

61、”   楚亭人每天早晨到瓜地一看,知道梁亭人已把瓜地浇过了,瓜长得愈来愈好。

62、楚国县令和楚王知道这件事后,深深受到宋就以德报怨的行为所感动,自觉惭愧,就以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,并请求两国交好。

63、   5、言行一致   中国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,《礼记·中庸》曰:“言顾行,行顾言。

64、”切不可“自食其言”、“面诺背违”、“阳是阴非”,所以朱熹认为“信是言行相顾之谓”,要求“口能言之,身能行之”,这才是“国宝”;如果“口言美,身行恶”,那是“国妖”,是君子所不取的。

65、孔子说过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

66、”意思是说,从前孔子对于人,只要听了他讲的话,就会相信他的行为;现在孔子对于人,当听了他讲的话后,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为。

67、在这里,孔子肯定道德实践是评价诚信品格的标准。

68、   季札赠剑   吴国宗室季札,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,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。

69、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,但知它是吴国国宝,所以不好意思索要。

70、  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欢这宝剑,想立即将它送给徐君,但碍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国家,所以需要带着这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。

71、于是,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许下诺言:“当我结束这次行程后,我会再到徐国,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。

72、”   后来,当季札返回徐国时,徐君已死。

73、季札来到徐君墓前,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。

74、随从连忙问道:“人都死了,还赠他宝剑干什么?”季札说:“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,如今徐君虽已离世,但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,我仍要履行诺言。

75、”   破镜重圆   南朝陈国将亡时,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,于是打破一面铜镜,各拿一半,作为日后重见时的凭证,并约定每逢正月十五日,就在市集卖这半面镜子,以探听对方的消息。

76、   陈国亡后,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,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,年复一年,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,与所藏半镜相合,于是题诗曰:“镜与人俱去,镜归人未归。

77、无复嫦娥影,空留明月辉。

78、”乐昌公主见到此诗,悲泣不食。

79、杨素知道此事后,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。

80、   一诺千金   秦朝末年,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,他这个人个性耿直,而且非常讲信用,只要他答应的事,就一定会努力做到,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,大家都很尊敬他。

81、  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,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,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,当上皇帝的时候,便下令捉拿季布,并且宣布:凡是抓到季布的人,赐黄金千两,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。

82、可是,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,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。

83、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,过了一段时间,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,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,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。

84、  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,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,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,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,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。

85、有一个和季布同乡、名叫曹邱生的人,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,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,希望能和季布认识、交朋友。

86、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,根本不想再理会曹邱生,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,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:“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,人们常说‘得黄金百,不如得季布一诺’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,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?”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,非常高兴,顿时改变了态度,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

[ 相关新闻 ]